培养目标是一个专业的最顶层设计,学生经过一段时间工程实践之后,预期能够达到的职业和专业成就,它包括了基本要求(知识、能力、素质)、专业领域、职业特征、人才定位和职业能力。专业培养目标的合理与否直接决定着培养目标是否可以起到人才培养的导向性作用,故制定专业培养目标合理性评价有重要意义。
为了保证培养目标合理性评价工作有效推进,学院规定了培养目标合理性评价工作责任机构、评价周期、评价内容、信息收集的渠道和方法、评价结果的形成过程等。
一、评价责任人和审核责任人
培养目标合理性评价小组由教学副院长、学工副书记、教授委员会、专业负责人、课程负责人、教学秘书、2-3名行业/企业专家等组成,教学副院长为组长。
1.评价责任人:教学副院长是培养目标合理性评价责任人,负责培养目标的合理性评价,主要职责是收集评价信息,实施培养目标合理性评价,分析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整改措施并落实跟踪。学工副书记组织实施培养目标合理性评价调研及访谈;专业负责人负责收集评价信息,实施培养目标合理性评价、分析改进;课程负责人参与评价信息的收集,协助培养目标合理性评价与分析;院教学秘书负责培养目标合理性评价材料及文档的归集管理。
2.审核责任人:教授委员会是培养目标合理性评价审核责任人,主要负责审查评价信息的合理性,以及培养目标合理性评价报告。
二、评价周期
评价周期一般为4年,或者与武汉纺织大学人才培养方案修订政策相一致。在执行过程中也可根据人才培养需求、国家政策等进行相应调整。
三、评价内容
培养目标合理性评价的主要内容包括:
1.培养目标是否符合国家社会经济发展需要
培养人才主要是为国家社会经济服务,首先要以符合国家社会经济发展需要来评价培养目标的合理性。
2.培养目标是否符合学校的人才培养定位
专业培养目标的设定,要符合整个学校的发展定位。专业作为学校的单元组成部分,人才培养目标的设定,要以学校人才培养总体目标为导向。
3.培养目标是否符合利益相关者的期望
培养目标的制定需要满足专业教师、学生、用人单位、行业部门等利益相关者的期望。
四、信息收集的渠道和方法
培养目标合理性评价主要依据是根据工程教育发展趋势,通过本科教学质量检查及座谈会、学院教学工作会议、专业教学研讨会、用人单位座谈会及访谈、校友座谈会及访谈、用人单位和毕业生问卷调查、行业及企业专家意见征询等渠道收集获取,用于评估专业培养目标是否与社会经济发展需要、学校人才培养定位、就业岗位需求等相吻合。培养目标合理性评价依据的种类、收集对象、收集方法如表1所示。
表1 培养目标合理性评价的依据收集
依据种类 |
收集渠道 |
收集方法 |
研讨记录 |
应届及往届毕业生 |
座谈会 |
专业教师 |
教学研讨会 |
学院领导、相关责任教授、教师代表 |
学院教学工作会 |
用人单位 |
向招聘人员及用人单位相关人员了解企业对学生培养的需求 |
行业及企业专家 |
邀请或拜访专家 |
问卷调查 |
应届及往届毕业生 |
毕业生调查问卷 |
用人单位 |
用人单位对毕业生反馈调查问卷 |
行业及企业专家 |
专业培养方案专家审核意见表 |
第三方信息 |
第三方机构 |
第三方调查报告 |
五、评价结果的形成过程
培养目标进行合理性评价时需考虑多方参与、多种途径评价的方式,以确保评价的全面性和合理性。评价的主要措施包括从校内和校外进行多方面的评价,主要有:
1.专业教学研讨会
专业负责人定期召开教学研讨会,由本专业教师参加,听取教师对培养方案合理性的评价,特别是培养目标和学校人才定位的一致性。
2.应届毕业生座谈
每年由学院或系组织,采取随机抽样的方式,邀请应届毕业生进行座谈,听取他们对就业期待、专业培养目标、课程设置、实践环节等各方面的意见。
3.校友座谈和调研
由学院学工副书记负责收集本专业往届毕业生访谈和调研意见,了解毕业生事业发展状况和各项能力表现等各方面情况,根据这些统计数据评估本专业培养方案的合理性。
4.用人单位座谈和调研
本专业充分利用每年召开的校友会、毕业生招聘会、宣讲会、教师参加的科研教学研讨会、校企合作等机会,广泛接触用人单位和社会人士,征求他们对本专业毕业生能力的评价意见,同时结合用人单位调查获取数据,作为本专业培养目标评价的依据。
5.行业及企业专家意见征询
向企业行业专家以及同行发出邀请函,邀请他们参与专业培养目标的合理性评价,并对意见进行综合分析,将分析结果应用到培养目标修订中。
六、评价结果的使用
1.培养目标合理性评价小组汇总整理上述反馈数据和相关调研报告,进行认真分析,形成专业培养目标合理性评价报告。
2.培养目标合理性评价报告,提交学院教授委员会审核。
3.根据审核通过的培养目标合理性评价报告,由专业负责人、课程负责人和2-3名企业/行业专家为主要成员的培养目标修订小组修订培养目标。
武汉纺织大学材料学院
2019年4月12日